2008年1月17日 星期四

2008年1月2日 星期三

翁明崖個展





創作自述:


繪畫和攝影的差異在於,繪畫藉由手操作在畫布上留下的筆觸痕跡符號是為繪畫所獨有的。攝影可以如實的將物像重現,可它無法複製出由看得見、摸得著的筆觸所達到的那種畫面質感與觸感。





我以自我肖像做為繪畫創作之題材,並不以描寫形似為主體,而是以自我肖像來進行繪畫之自我觀照及其繪畫當下的存在狀態的關注。在繪畫創作的建構與否定過程中,其作品最後呈現出模糊、覆蓋、矛盾、隱晦的自我肖像,在這過程中,呈顯的是繪畫狀態當下的存在狀態,以及自我心理層面的投射。





在繪畫的過程中,我正視著畫筆在畫布上所畫下的每一筆,它在我的視線遊走,隨著我的手勢而行,是急是緩,隨著我心理狀態而變,是急是噪,隨著音樂而行,是曲是直,是快是慢,是頓是揚。我存在這繪畫的當下,我觀注著繪畫過程中,外在現實與內在心理之間的關係與變化。





我的思緒是處在繪畫的當下,面對著我自己的肖像,我和自己相互凝視。自我肖像在我的筆勢動作中隨著時間漸漸的形塑成形,又在自我的否定下,一筆一筆的被我覆蓋而漸趨於無形,然而這無形永遠有著自己手繪筆觸所留下來的繪畫性痕跡,我呈現了一個相對矛盾與隱晦的自我肖像,他於是乎成為我繪畫心理層面的表徵。就圖像性語彙言之,這模糊隱晦的自我肖像是為我的繪畫心理狀態及人格特質的顯像,而以繪畫性而言,它是為我的繪畫存在狀態及情感的呈顯。





我以自我肖像為創作主題,在其繪畫過程中凝視及觀照著我自己。是繪畫的觀照與省思,也是自我成長歷程與人格特質的情感表露。


劉宜欣金工創作個展





創作自述:


金屬,擁有柔軟延展與堅硬的獨特二元性。


金屬創作,是一種藝術、是一種工藝的呈現、是我對〝我〞這個本體的表達。


在金屬創作過程中,我專注於每一件作品內在意義與外在的呈現。


在我的金屬創作作品中,形狀、線條與色彩是主要的設計元素。





在過去的經歷中,我曾是一位商業珠寶設計師,掙扎於美感與實用間,也曾有機會透過留學的機會,體驗東、西文化的不同,而這些經歷影響我的是對於一種既具「相對性」又有「成對性」的事、物與觀念的興趣,就如同中國哲學思想中的「陰」與「陽」,他們是相對與成對的,但存在這樣關係中更重要的是兩者的協調與平衡,也如同在金屬創作過程中去學習如何掌握材質獨特的柔軟延展性與堅硬性,雖然這些元素是對立的,然而我在創作過程中卻將它們視為協調性元素,不但不相悖反而產生一種均衡與完整。





在我的作品中,除了單純的視覺語言與忠於材質的特性之外,更意圖呈現一種尋求存在於相對中的和諧與平衡,它是金屬與非金屬的融合,也是傳統意念與現代語彙的協調。

姜素娥水墨個展




姜素娥小姐字逸文,從小喜愛丹青,在求學時代即不斷接觸素描的技法,後來秉持對藝術的執著與熱忱,全心融入水墨畫的領域中,盡情揮灑,並推陳出新,尋找屬於她自己的創作新天地。她早年啟蒙於二位名師王瑞琮與羅培寧,潛心研習山水畫,力爭上游,後來又隨胡念祖教授學習各種不同技法的山水畫,使自己的繪畫技法更臻成熱。她認為「運用傳統的書畫技法,創作現代新觀念的繪畫理念」,使她繪畫功力日漸增長,水墨運用更加純熟豐潤,吸群書的芳澤,擷百代畫譜的精英,抒寫胸臆,鎔鑄偉構,而後融會貫通,獨樹一幟,自成一家嶄新的風格。
姜素娥簡歷
1954年:
出生於台南縣下營鄉,現任”嘉義市藝文書道會”學術顧問及嘉義市博愛仁愛之家”國畫”講師
1990~1998年:
連續參加高雄、嘉義書畫家之間作品多次聯展
1995年7月:
於高雄市立圖書館舉行”野鶴小集”4人聯展
1996年:
榮獲日本大書藝院特獎
1996年11月:
於嘉義市文化中心桃城雅舍舉辦第一次個展
1997年5月:
於嘉義市文化中心桃城雅舍舉辦第二次個展
1998年3月:
於高雄圖書館第三次個展
1998年7月:
嘉義.屏東兩市交流聯展
1998年8月:
於台南縣立新營文化中心舉辦第四次個展
1998年11月:
赴大陸廣東省順德市天任美術館開館邀請作家聯合展出
很漂亮 很厲害

2007年12月26日 星期三

2007年12月5日 星期三

自我定位

喜歡電腦繪圖及攝影

會繼續升學

要念2技或是插大

唸書或許對以後出社會沒屁用

但可以增加知識

我不笨

很想繼續唸書

但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

以後出社會

想做跟繪圖有關的工作

攝影會當作興趣

很多美好事物如果沒有記錄下來

會很快的被人們破壞

希望我的興趣

可以紀錄美好回憶